朝圣

作者:毛永波日期:2019-11-28阅读:

 

   已经记不清到延安来过多少回了。不是专门来受教育就是有别的公务,拟是路过这里短暂停留,每一次都会参观访问,区别只在于专程和捎带,参观的地方不同,每一次来这里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和虔诚的心理,我把这里当作是朝圣的地方,每一次来这里都心理上收获满满。

   前几日,我以前所在大学的党支部书记给我打电话,说是隆重邀请我参加支部去延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微信发来了活动日程,我看到梁家河是我没有去过的,便欣然答应了。

初夏时节,满目皆绿,一路高速,晴天水洗,深邃湛蓝,白云悠闲,苍狗散羊。感叹黄土高原的变化,最早走这条路的时候,大概是世纪之交前后,车子出了铜川,高原黄土便裸露在眼帘,越往北走,越是显得秃斑荒凉,就感叹黄土高原上植被之差;次年去延安公干,朋友邀请我去南泥湾转转,我是怀着一睹江南水乡的憧憬心情踏上南泥湾土地的,可是到了那里竟浑然不觉,与贫瘠的黄土高原毫无二致,歌词中美丽的南泥湾零落破败,传说中的小江南荒芜不堪,有北京知青欲在那里搞一个知青林之类的项目,把荒凉的山丘铲得白刺刺一片,很是煞风景

宝塔山是延安的地标,过去乃至于现在,他都是延安的 logo。在最早的反映共产党革命的油印小册子封面上,就有延河三孔桥上的宝塔山形象,那阶梯状的构图,颇有些令人积极向上的气息,某一年,和几个同事赴延安开会,曾经登上宝塔山,登上宝塔尖,俯瞰整个延安城,三山两河,尽收眼底。 “三山”,是指延安城的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两河则指的是穿梭于延安城的延河和南川河。从宝塔山上俯瞰,三山环抱、延河南川河两河相交,汇合在一起,构成一个“Y”字。从“Y”字来看,上头的部分是凤凰山,右边的部分是清凉山,左边的部分是宝塔山。整个延安城于这三座山脚下修建而起,现代化的楼群与山水交织在一起,放眼远眺,既有现代都市高耸入云的建筑之美,又有山川灵秀绿树掩映的自然之美。三山之上,遍布当年的革命圣迹,两水之滨,兹有早年的生动传奇。甚庆幸,山正在恢复青绿,只可惜,水不再滔滔翻滚,我深知,这是自然植被破坏的后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旧居,是朝圣的人们争相参拜的地方。诸如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在延安,如果再加上初到陕北和转战陕北住过的地方,大约有几十处之多,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朴,甚至简陋,我也曾经参观过国民党领袖同时代的故居和办公场所,两相比较,除了在野和执政的区别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共产党人对自己官兵一致的严格要求。所有来参观的人都喜欢在领袖的屋子前面拍照留念,除了“到此一游”的纪念意义之外,更多的是对圣地的崇敬和膜拜。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共产党在延安岁月的集大成者。纪念馆梳理了陕甘宁边区的发轫成长及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脉络,以史为经,以实为据,浓缩了中国革命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重现了这一重要时期的重大史实,展出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凝练了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产党文化,落脚在延安精神。走一圈下来,就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不由得使人对共产党这一时期艰苦卓绝而富有艺术的斗争历史拍案叫绝。

朝圣延安,不仅是今而有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爱国青年为了寻求国格独立、人格自由,以宝塔山为指引,就开启了“朝圣”之旅。他们主要通过党组织和个人介绍,或者参加延安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奔赴延安,在1938年前后形成高潮。不唯知识青年,包括一些著名人士,如丁玲、周扬、茅盾、艾青、冼星海等,他们大多都是左翼文化人,是当时延安文化工作的业务和领导骨干。在延安时期也涌现出一批知名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及学者,如郭小川、贺敬之、石鲁、郑律成、于蓝、于光远等,这批知识青年和青年才俊,通过对国共政治主张以及实际行动的对比,选择了共产党。仅1937年到1938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就向延安输送了2万青年。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路程,大部分人需要徒步大约半个月才能到达。这些爱国青年到达延安后,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灰布军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依然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革命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他们当中,多数人最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坚,许多人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行文至此,我愿意再一次重审朝圣的含义。据百度讲,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那么,朝圣延安,就是去那里参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创造出奇迹的地方,用那里的动人故事,荡涤蒙蔽心灵的尘土,用那里的形成的精神,鼓舞人们不忘初心永续前行。

20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