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摘自《陈望道传》

作者:摘自《陈望道传》日期:2021-04-27阅读:

 1891118日,清光绪十六年农历腊月初九,陈望道诞生在浙江省义乌县河里乡(今夏演乡)分水塘村。

陈望道出生于清王朝的末年,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野蛮入侵,列强肆意瓜分、宰割我中华民族领土的战乱年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最没落的个年代。从1840年以来,由于两次鸦片战争所带来的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陈望道的童年是在分水塘山村度过的。自6岁起,他就在村上的私塾里跟随张老先生攻读四书五经等传统功课。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异常。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在课余除了参加田间的各种劳动外,还随从拳师学习拳术,练习武艺。他说,自己学习拳术的目的,一是为了健身,二是为了强国与兴邦。由此可见,陈望道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立下了报国之志。16岁那年陈望道来到了义乌县城的锦绣书院学习。长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造成国弱民穷的悲惨现状,他又开始幻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望道后来考入金华中学发奋学习数理化等知识,弥补自己知识方面的不足。之后陈望道离开了金华中学之后,考入了浙江之江大学,专攻英语和数学。

1915年初,陈望道告别了家乡的父母、妻儿等亲人们,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在留学四年半的时间内,他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完成了法律、经济、物理、数学、哲学、文学等许多学科的修习,最后毕业于中央大学法科,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留日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还非常关心政治。1915年他赴日留学的这一年,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的第四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封建、买办阶级专政的军阀政权,袁世凯政府实行独裁卖国政策,公然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到日本,当时的留日学生个个义愤填膺,陈望道也与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活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撼了世界,这一喜讯迅速传到了日本,在中国留日学生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本的一些著名学者纷纷向国内翻译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在此时,陈望道接受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期间,是对他一生来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国际和国内革命斗争的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深刻的教育了他,他打消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幻想,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影响,促使他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飞跃,开始在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中产生了社会主义的萌芽。

1919年51日,我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开后,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爆发了,本来北平高等学校的学生为了反对“二十一条”,计划在57日游行示威。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他们要求提前举行游行。54日学生队伍约五千人来到天安门,他们高举“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后来北洋政府派遣军警企图以武力驱散学生,学生怒不可遏,准备同军警搏斗,接着火烧赵家楼,五四运动进入高潮。此时,留日的中国学生也纷纷集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陈望道也积极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活动。

之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国。回国后,在沈仲九的热情引荐下,浙江教育前辈、“一师”(浙江第一师范)校长经亨颐多次拜访陈望道,邀请他出任“一师”国文教员,陈望道愉快的接受了聘请。一师名师云集,如沈钧儒、李叔同、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等文明全国的文化教育界人士。陈望道进入一师后,提出了反对尊孔读经、蔑视孔教会等主张。在改革国文方面,也采取了提倡白话文、传授注音字母、出版国语丛书等许多措施。这段时期,陈望道先后在郑振铎主编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及《浙江第一师范校友会十日刊》等报刊上发表了《我之新旧战争观》、《再造社会的两种方法》等多篇评论文章。

后来“一师风潮”后,经亨颐和陈望道无法留任该校而离开了一师。陈望道后来回到了家乡潜心研究新思潮,试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在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后才开始向共产主义者过渡,而他完成《共产党宣言》一书的翻译是实现这一过渡的重要标志。

陈望道的译书工作是在家旁的一间柴屋里进行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柴屋年久失修,四处漏风,晚上刺骨的寒风冻得他手足发麻。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陪伴他送走了无数个漫长寒夜。有次母亲心疼他的劳累,设法弄来些糯米包了几个粽子让他补补身体。当地盛产红糖,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过去之后,陈望道还是埋头工作,拿着粽子蘸了墨汁就吃掉了,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吃了满嘴的墨汁。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要翻译好是极不容易的。陈望道的翻译工作是在极少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的,他只能依据日文本并参考英文本来试译,日文本有戴季陶提供,英文本由陈独秀自北大图书馆取出提供。翻译过程中,陈望道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译稿。

1920年5月,《共产党宣言》译成后,陈望道在家乡收到《星期评论》社发来的电报,邀请他去上海任该刊编辑。直到1920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才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首次正式出版。出版前曾由陈独秀和李汉俊两人做了校阅。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忱欢迎,反响极为强烈。初版仅印了千余本,很快就销售一空。

为了配合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共产党宣言》很快在1920年9月重版了一次。19219月,党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共产党宣言》又获重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就重印了十次。到19265月,已经是第十七版了。北伐战争期间,曾在军内散发此书,人手一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后来成为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许许多多革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成才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毛泽东也曾经高度赞扬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对自己的重要影响。鲁迅先生也是大加赞赏。后来《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传播,使敌人大为惊慌,他们千方百计的破坏阻挠,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共产党宣言》再版过程中,除了陈望道这个译名外,还用过佛突、陈晓风和仁子等。除了《共产党宣言》外,陈望道还在1919-1921年间翻译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解释》、《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产业主义和私有财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许多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文章,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感悟: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许许多多的中华好儿女刻苦勤奋学好本领,树立了远大的报国之志,但是面临着黑暗的现状,腐朽的当局,确立正确的救国报国方向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引。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以及《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给有志救国报国的青年指明了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思想指引,使他们树立起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